股票代码:600728

EN/CN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广州日报|AI做“大脑” 车站变“聪明” 佳都科技自主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 打造广州地铁智能车站

2020 |2020-09-18

微信图片_20200917181604.jpg


数字经济英雄会
广州创新英雄



十年前,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处处跟人讲AI(人工智能),有人视其为“天方夜谭”。如今他率领企业正将人工智能打造成如水和电一般的必需品,与生产生活充分交融。


在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知识图谱和智能大数据四个领域,佳都科技掌握了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这是用十余年的艰难转型与探索换来的。企业目前正推进轨道交通、智能安防和智慧城市交通三大领域的技术落地应用。


全球科技产业巨头正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生态的研发布局,目前智能科技时代的信息产业格局还未形成垄断。刘伟坚信,未来AI巨头不会是纯做技术的企业,也不会是做产品的企业,而是掌握了大规模应用场景的企业。


而正在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广州,将形成一大批应用场景。他坚信,广州正是培育人工智能企业的最佳土壤。


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提供着技术带来的奇妙体验:智能语音购票、刷脸刷指静脉过闸、智能人包过安检、站台门智能信息屏自动显示等车时间与车厢客流密度……AI企业将智慧赋予这个车站,并正努力让广州更多新建车站变得同样“聪明”起来。


在带来这些改变的佳都科技掌门人刘伟看来,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颠覆性技术,正在释放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但企业仅仅标榜自己掌握AI技术远远不够,“更关键在聚焦相关领域场景应用的不断耕耘,让人工智能可知、可控、可用及可靠,最终服务于人类。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放弃铁饭碗 投身电子贸易



故事回到30多年前,1987年从中山大学应用力学系毕业的刘伟,被分配到广东省轻工设计院做CAD设计。这份工作专业对口、收入稳定,可刘伟却选择在1989年辞职。1992年,刘伟和其他6名来自中大、华工等计算机系的年轻大学生一起开始创业。他们的“广州希望电脑技术公司”当年就在10平方米的石牌酒店502室经营,主要业务是CAD技术和产品推广、销售以及PC产品销售。


那是个有货就不愁卖的时期,赚取利润并不难。1995年刘伟收购了香港一家从事电子贸易的公司——香港佳都,之后公司更名为佳都国际集团。这个动作当时让众人不解,但是刘伟考虑得更加长远,因为他所处的电子贸易行业,都在借道香港与国际IT产业实现信息、货源接轨。而收购香港佳都就意味着获得进出口权,能与国际巨头实现无缝对接。


佳都在内地最早获得了IBM、苹果、微软、HP等销售的代理权,业务规模逐步扩大。因为觉得单纯靠滚动式发展太慢,刘伟决定利用国际资本实现跨越。佳都国际经过一系列资本联姻,并以“佳杰科技”在新加坡主板上市,成为内地电子分销业在海外上市的第二家企业。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刘伟和伙伴们将一个区域分销企业打造成亚洲IT电子产品排名分销亚军,业务横跨亚洲七国,2005年公司营业额超过200亿元,实现佳都的第一个百亿时代。


但刘伟也看到了企业潜在的危机:公司虽然有百亿元的营业额,利润却只有一两亿元。他心里清楚,IT分销商被压在价值链的最底层,靠货物一进一出赚取贸易利润,缺乏主动定价权,而自己只不过是品牌商的搬运工。

  

坚定换道“智能技术”



“我是学技术出身,一直有一颗技术心。如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业务发展再大也没有底气。”刘伟说。


刘伟深信技术的力量,他曾将打印机的一个软件稍作改进,产品立即升值了几倍。1995年他曾去美国考察分销企业,在他们的办公区看到每分钟都在刷新的大屏幕,一开始还以为是股票交易,后来才知道上面显示的是每分钟的库存和销售情况。刘伟一回来就开始创新佳都国际的资源管理系统,佳都国际是中国第一个采用内部资源管理系统的企业,而当时中国的渠道企业还停留在批发零售水平。


2005年,刘伟率领佳都攻入智能轨道交通应用领域。当时国内这个领域均由西门子、三星、松下等外企垄断,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开始鼓励自主创新来提升中国轨道交通国产装备技术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控制。


在没有国家资金支持情况下,佳都每年净投入3000万元用于技术研发,其间企业还逐步放弃电子分销业务,收入来源大幅减少。刘伟说,这是一场“不创新,毋宁死”的尝试。“如果我们不成功,就成了沙滩上的先烈,困难与挑战前所未有。”


2007年,佳都收购了上市公司新太科技,并接手“技术牛”新太科技的技术研发平台和体系,这成为佳都掌握自主研发技术迈出的重要一步。


2009年佳都终于拿到转型以来的第一个订单:广州地铁4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而承建2010年广州亚运会海心沙主会场的安保平台更让佳都的安防业务打开了知名度。


业务的不断发展更加反哺企业的技术研发,佳都科技如今创新取得了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站台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及通信系统(含视频监控)等四大核心技术的突破,打破了之前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使国内地铁的平均造价从每公里12亿元降低到5亿~6亿元。


“掌握核心技术,要有耐心,要付出成本,同时愿意承受高风险,政府也要给予本地企业产业落地的机会。”刘伟感慨道。


人工智能要解决消费者的痛点



关键核心技术积累越多,科技创新就越有后劲。在智能科技领域耕耘多年的佳都在2015年开始布局人工智能,这一切都“水到渠成”。刘伟自信地说:“如今我们在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知识图谱、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刘伟的自信来源于佳都对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有力推动。他始终坚信,人工智能要满足刚性需求,要能解决消费者的痛点,绝不是仅仅提供娱乐和欣赏的“镜花水月”。


今年疫情期间,佳都就快速调整研发方向,推出了“AI智能体温人脸追踪监测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在无须改变现有客流通行方式的情况下,实现公共场所“无接触式远距”体温监测和报警。该方案同时通过人脸检测,辅助工作人员在大客流情况下快速发现和筛查人群中的体温异常者。


此外,佳都自主研发打造的“城市交通大脑”平台可将所有的人、车、路信息接入系统,采集、调度、管理等均由“大脑”指挥完成,可实时掌控路面车流饱和状态。因为系统有强大的预测功能,有效缓解了导航软件使用即时信息,却将车辆导航到同一地方所造成的“导航堵”。目前该应用在安徽宣城进行试点,已让出行量提升了18.9%,且整体车速提升5.5%,受到公安部交管局的点赞。


佳都更在深刻改变轨道交通的生态,他们打造的广州地铁21号线智慧城示范站是全球首个AI智慧车站。乘客可实现智能语音购票、咨询智能客服,票务、安检一体通过。乘客还可以根据站台门智能信息屏显示的等车时间、车厢客流密度选择合适的车厢。


去年,佳都科技成功中标了广州市“十三五”规划中的新建线和已建线路延长线共10条线路的自动售检票、站台门、综合监控、车站设备监控等多项智能化系统和设备的建设项目,未来广州还会出现更多这样的智慧车站。


广州正加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预计到2022年,广州将建成100个技术领先的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这是人工智能企业的黄金机会,未来广州一定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刘伟说。

 

创新
感言



目前,广州正在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在这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仅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广州还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示范性强、社会反响好、经济效益佳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并且数字经济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一直排在全国前列。这将给广州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有力激发企业加大技术自主创新投入力度,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公共资源配套、人才引进、企业信贷、社会舆论引导等方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行业
动向


 

开展人工智能 场景构建行动



未来三年,广州将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四大新基建领域实施专项行动,打造“十大新基建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加大投入、出台政策,力争在新一轮科技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基建”角逐中率先起跑,助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这其中,包括开展5G发展“头雁”行动:将加大5G基站、5G专网、智慧灯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一批大数据中心,培育引进5G产业链企业,推动形成5G产业集群,到2022年,累计建成5G基站8万座,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建成全国一流的5G商用试点城市和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此外,还有开展人工智能场景构建行动:推进建设“智路”,大力发展“智车”,培育终端“智品”,建设一批“智园”,加快构建“智链”,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以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等8个重点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


在支持新基建加快发展的措施上,广州将通过打造一批应用示范项目、公共示范应用场景开放、建设“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平台等行动来激发全社会投资发展“新基建”的热情,在用地、人才、生态资源、资金上优先向新基建领域倾斜,力争在新一轮科技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基建”角逐中率先起跑,建成泛在、高性能、精益服务、低使用成本的新型基础设施,渗透于生产、生活、科技、智慧城市各领域,打造城市级新基建典范。

在线留言

公司或单位名称:
姓名:
电话:
邮箱:
感兴趣的业务:(多选)
  • 智慧城市
  • 智能轨道交通
  • ICT产品服务
  • 智慧城市交通
  • 商用智能产品
  • 智能多元化支付
  • 互联网+信息服务
其他需求:
提交

感谢您的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